四川江安:接续千年文脉流淌一江烟火气息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22-11-15 20:53:06





   江安新型工业崛起(邹程诚摄)
   本报报道(王哲
胡敏 邹程诚
)四川江安,万里长江第一,一座城,承载着1700多年的岁月沧桑。一条江,流淌着烟火的气息,一根竹,镌刻了文化的足迹,一座剧专,光影留存!

   一竹亮节、一笔传神、一刀铸魂。随竹材而生,传工艺而承的江安竹簧工艺,兴衰沉浮,千回百折。在困境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在历史里流芳……
  这里位于四川南部,长江之滨,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竹类生长。数量、品种繁多的竹类成为当地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条件,也为江安竹簧工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样,江安因竹而生,如今新时代竹也成就江安绿色发展的底蕴。显而易见,生态的江安走绿色发展道路,符合江安实际,务实善谋。
    江安竹海 邹程诚摄
  江安有“橙竹之乡”美誉,竹,挺拔潇洒、素雅宁静,是谦谦君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谦虚礼让、厚德载物的精神承载;是独具东方文明的文化符号。江安竹簧工艺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同样,江安竹簧因其造型和雕刻,既保留了中国书画的笔墨神韵,又显示出民族工艺的独特技巧,2008年,江安竹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竹,生活在江安人民的生活中,江安因竹而兴。
   江安竹簧雕塑(江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不到江安,怎知惊艳如许?藏珠深山的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浩气长存的国立剧专旧址、屹立江畔的题榕阁……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江安文化让全国各地的作家们感慨万千,十月年度文学论坛永久落地江安,每年邀请全国知名作家,在江安举办包括对话、讲座、文化调研等在内的系列活动。
  大师犹在,光影留存!四川江安县剧专大道上有一处古老的建筑,青瓦、红墙、飞檐,在冬日暖阳照映下显得格外古朴而生动。门口围墙上,“中国戏剧摇篮”几个大字十分醒目,这便是抗战时期的江安国立剧专旧址。
  据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史料记载,抗战时期,四川江安作为长江边小县城,相对比较闭塞,物质条件也相当匮乏,但远离抗日战争的烽火,剧专师生在此躲过了南京大屠杀和重庆大轰炸,并以此为基地创作了大量优秀戏剧作品,师生们坚持排演抗日戏和进步戏,为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对新中国戏剧影视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座城,播下了中国戏剧的种子,国立剧专作为中国戏剧学院的前身在中国戏剧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此走出的谢晋、张瑞芳等大批著名戏剧艺术家对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江安竹旅融合典范(邹程诚摄)
  剧专精神,与竹之风格相得益彰,一座城,江安人民与剧专师生之间的情谊,也犹如浩荡的长江之水般深厚。如今,江安国立剧专也成为四川十大文化地标之一。江安,因竹也诠释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江安密码”。
  江安,一座长江之滨的幸福城市,接续千年文脉,传承、创新,活了长江,活了城市!如今的江安,日新月异。有了名气和人气,更有了发展的底气,最终带给当地百姓福气。一座城的魅力,在于它坚持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江安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一个个创新做法,一组组发展数字,凤凰涅槃何其不易!这背后凝结着全体江安人民的精神和智慧。
     参访国立剧专(胡敏摄)
     今天,我们眼中的全新江安,有着延续千年的“旧”,这是一种一尘不染、返璞归真的“旧”,这一番诗画的景致,又有着彰显时代特质的“新”,循环农业、新型工业……旧瓶装新酒,新故事与旧生活相生相融。江安正努力呵护的“旧”,正是体现其发展的定力。正努力开拓的“新”,正是体现其发展的魄力。“旧”与“新”之间,江安展现给世人的,正是它面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我们憧憬,通过不懈努力,江安建成一个后发崛起的活力之县,打造一座宜居宜游的品质长江之滨幸福城市,培育一方优美生态的乡村乐土,建成一片独具魅力的养生福地,构建一处平安和谐的幸福家园。
  我们坚信,一个“大美江安”“绿色江安”一定是巴蜀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的耀眼明珠,一定能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迎来崭新的江安时代。
  竹韵江安,最美竹乡,几生修得住江安!(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美”好体验升级!广交会的便利服务让他赞不绝口|跟着洋客商逛广交 “美”好体验升级!广交会的便利服务让他赞不绝口|跟着洋客商逛广交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