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国散文:风云际会耦耕堂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19-12-25 09:37:45





文/姜建国(江苏)

 

“画里夜山秋水阁,镜中青瀑耦耕堂。”这句诗出自钱牧斋先生诗《病榻消寒杂咏·其二》,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读书耕织图,含蓄地说明了现实生活与文人内心向往的反差。这是一个诗意的耦耕堂,而在我们家乡射阳却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田园牧歌的耦耕堂。沿着射阳河下游有一古渡口叫尖头港(今千秋港)往西南走,约三公里左右有一处偏僻的小村落,始于1916年的“废灶兴垦”,就从这里拉开帷幕。演绎着村落百年历史的,不是水神云怪的传说和枯树奇花的故事,而是代表农耕的砍刀和铁锹。这是一处百年风云际会,历经时代变迁,支撑历史辉煌的地方,它留给世人挥之不去的生存记忆,它勾起了后人对中国当代历史的想象和瞭望,它给人展示着遥远的清末民初的画卷,它的土地上残存着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烟云。

耦耕堂的冠名,始见于清乾隆年间卢见曾所作的《盐实录》:“(射)阳河南一无名处,林丰草茂,间有一垦植人家,夫梨田,妻执牛绳引于前,合力而耕,……余视之良久,乐而定其名曰‘耦而耕’ 。”晚清阜宁县士绅庞友兰欲修阜宁县志,与阜宁知县阮本焱一起视察“耦而耕”,庞建议去掉“而”字,就叫“耦耕”,阮点头赞同,从此,地方志上便有了这一正式的地名。这“耦耕”两字,实际上是颇富的文化内涵的,《论语》中说:“长沮、桀弱耦而耕”,这两人都是士大夫,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社会,便选择了农耕生活,其实质是选择一种隐士生活。晋代陶渊明则把“耦耕”提炼到一个文化高度。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他将耦耕生活与园林、诗书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他人性自我完善的积极的生活姿态。

洞开时光隧道,遥想清末民初的耦耕堂,那是一片原始的荒滩薄地,就一般人的目力所及,不过是一块弃之远荒的贫瘠而荒凉的处女地而已,但在一个人的眼里,却看到了这片土地所隐藏着的风水,这个人不知是对“耦耕”这个名字悠然神往,还是对这片土地一往情深,他瞭望着铺展坦荡的大地,眉头上蕴含着内心的喜悦。他就是清末状元,后来辞官回家,并将一腔爱国情怀书写在江海大地的张骞。

张骞傲骨在腰,他用脚踩着封建儒教来认识世界,他用创新的理念来思考中国的未来,思考人民为谁而活,思考政府与百姓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思考中华民族怎样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实现复兴。他看到耦耕堂这一片广袤土地存在的巨大潜力,坚信自己的“废灶兴垦”计划就应该从这里开始。他将这片土地的风水与人生的努力和期冀融为一体。1918年成立的华成公司便是实施兴垦与开发计划的具体实践。华成公司在经过前期的咨询、论证、规划等筹备运作后,择了黄道吉日,在供奉三牲、祭拜土地与惊天动地的鞭炮声中诞生了。这是一个创造历史辉煌的开端,也是一个凝聚心血和汗水的开端。华成公司收买民荡,遣散灶民,设立股份,一步一步将蛋糕做大。华成公司岁岁尽繁华,年年开新花,并在不断发展中探寻中国土地文化和财富理念。华成公司拥有了一个时代的气宇轩昂。在它的召唤下,附近还相继出现了大生同、耦耕堂、庆余堂等多家公司。射阳境内,至解放前夕,地主垦地25万余亩,各家公司垦地50多万亩,统称为沿海垦区。在艰难的历程中,沿海垦区的形成,充满了风暴、血腥和悲壮。

以耦耕堂为中心的沿海垦区,土地平坦,河网沟渠覆盖,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工商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应运而生。耦耕堂依托宽阔而通畅的射阳河,一任舟楫奔驰,正如歌词所言:“射阳河畔好风光”,浮载过多少人的理想与荣耀。富庶的耦耕堂成了人们向往的乐土。曾几何时,这里成了新四军三师的可靠后方,也正是这里,竟成了解放战争国共争夺的战略要冲。1947年,华中工委机关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在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年解放战争中,耦耕堂作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堡垒,作为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指挥中心,为中国革命取得完全胜利,谱写了熠熠生辉的历史篇章。华中工委的成立,实际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一次悲壮的军事退却,华中工委只有两个纵队的兵力在原地坚守,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不利的军事环境可想而知。生死在此一夺,华中工委的党政军领导者们硬是在这里创下了历史的辉煌。耦耕的一草一木都曾目睹过黄伯滔扫荡的疯狂,阅览过旌旗漫漫的反扫荡的坚强,听闻过百姓饱受战火的夜哭。蒋介石的反动政权搅乱了中国,整个民族都陷入了战争的漩涡之中,战争是生命的杀手,也是文明的杀手。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无数场战争,不知摧毁了多少文明和创造。为战争付出最大代价的当然还是天下苍生,战争使耦耕堂断壁残桓,几近萧条。不过战争同时也使耦耕堂有了历史意义。耦耕堂留给人们的想象,近乎传奇,乱云穿空,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所惜没有遇到文学高手,百年历史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的历史细节和历史人物被湮没在时光的深海。如今来到耦耕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说不准哪个胡同,哪个小巷,哪个宅院,就是决定命运的始源,不用多少想象力,就可以想到那月影半空的时分管文蔚骑着高头大马的神采,那庄严肃穆的土地会议上,陈丕显字字铿锵的演讲。你还可以渐渐闻听到军民联欢的歌声与喧闹的锣鼓乐曲,你还可以想象到当年耦耕堂激起海边人神往的富足与繁华。耦耕堂百年风沙掩埋不了,千年岁月淹没不了,一百年之后,那风潇雨晦的耦耕堂,那曾傲立涛头的耦耕堂,它所发生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热泪纵横,一千年后,耦耕堂还会让人仰望,让子孙生发无限敬意。

作者简介:姜建国,笔名姜一鸣、姜公、建国,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射阳县民政局,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散文、随笔等数百篇,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古文百日通》、《现代文阅读指南》、《从耦耕堂到总统府》、《秋实凝香》等6部专著。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遇见习近平丨武契奇:我考虑写一本关于我们的回忆录 遇见习近平丨武契奇:我考虑写一本关于我们的回忆录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