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体交流活动在新疆举行

人形机器人史上首个百米“飞人”诞生

75年后,图灵设想成真!总台这一次全网热议的AI测试如何诞生?

首次披露!纪录片《伟大的胜利——苏联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抗战》今晚播出

智竞向未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启幕

80多年前,3200多名南洋青年为何集体奔赴?丨跨越中马的记忆丰碑①

【特稿】專家倡與港珠澳大橋優勢互補 形成交通「內環」

发布时间:   来源: 香港文匯網

      隨着深中通道主線全線貫通,與港珠澳大橋的「競合」關係備受關注。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要避免兩者在客貨源方面出現惡性競爭,根本上需要港珠澳大橋進一步提高利用率,與深中通道形成優勢互補。他建議兩者將來在珠江口形成交通「內環」,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設立「共同管理」模式,譬如設灣區交通管理委員會等類似共管機構,以發揮出兩者最大效益,亦更好地助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

    「粵車南下」可採「分區」等措

    「港珠澳大橋要逐步放寬上橋牌照的申請條件,提升大橋利用率,才能更好地發揮大橋作用。」鄭天祥建議,香港在研究探索「粵車南下」的同時,到時可靈活採取「分區」、「收費」等措施引導車流。

「在港珠澳大橋開放內地車上橋的基礎上,與深中通道將來在珠江口形成一個交通『內環』,而且要共同管理。如此『打配合』,才能發揮出兩者的最大效益。」鄭天祥建議,兩者形成「內環」一個整體,可設計成類似於城市環路作用的「單向行」,沿途設施要配套好。「一般的旅客也是希望不要走回頭路,旅遊就更適合環狀的交通;而忙着要辦事的車主則找最短路程的、收費最低的,各種需求不同。所以也要有個共同管理的機構來進行協調,利益共享,而避免兩者變成相互競爭。」鄭天祥說。◆香港文匯報記者方俊明廣州報道

上一篇:大灣區舞台廣闊 讓港青施展才華
下一篇:范扬笔下的音符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