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侨报 讯 (记者 艾伦 )一个圆形的“飞碟”,静静地停放在你的眼前,外形跟UFO毫无二致。但这里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镜头,也与外星人无关,而是第27届高交会展馆中的场景。这是深圳企业研发的全球第一款飞碟式载人飞行器,也是第27届高交会上亮相的众多低空飞行设备之一。
在高交会低空经济产业展区,中国低空产业200多家企业群体亮相,展示从材料到应用场景的完整生态;涵盖eVOTL飞行器制造、核心部件、智能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从低空航拍到低空载人,从低空物流到低空执勤,从低空巡查到低空防御你能想到关于低空的一切,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从地球表面“飞”到火星表面
在16号馆低空经济展区中央最醒目的位置,停放着一台白色涂装的低空飞行器,围观、拍照者络绎不绝。“这是我们研发的第二代ZG-ONE鹊飞飞行器”,零重力飞机工业公司销售经理代高瑞介绍说,这款新型低空载人飞行器目前正在申请适航证。
代高瑞说,这款飞行器以太空登陆舱为原型,顶置十二轴十二桨,在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飞行噪音。飞行高度200至300米,续航里程30公里;取得适航证之后,这款飞行器主要应用场景将是文旅观光。
低空经济展区,市场定位与“鹊飞”相近的飞行器为数不少。无论是英武智能科技带来的S-ZERO飞行器,还是深圳智飞展示的全球首款飞碟型载人飞行器,都以低空观光为主要赛道。前者采取开放式座舱,视野开阔。后者利用飞碟造型,配备球形透明座舱,提供360度全景视野。
除此之外,低空巡视、应急救援、特殊作业也是低空飞行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圳高度创新公司的低空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在水务、环保、公安、城管等领域的空中巡逻;南京航天国器公司展示的GQ-580型无人直升机,则是专门针对高原、山地等复杂地形执行救援物资运输、通信中继等任务而设计的,已经在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羊八井顺利执行任务。
观光、巡查、救援、物资投放,人们日常生活可感可知的层面,低空飞行已经无所不在。但是,如果你来到高交会16号馆低空经济展区的南山区展位,就会发现,低空的概念早已不止于这些层面。
“这是火星无人机”,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主任助理张继高说,他指向展位看上去其貌不扬的一款小型无人机。他说,这是一款专门为火星登陆计划设计,准备将来在火星车上使用,在火星表面进行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火星无人机旁边的两款无人机,也是“压箱底”的宝物。一个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涵道式无人机,另一个是适应远洋环境,能在大风大浪环境下起飞的船载无人机。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低空飞行器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物还是人,能飞上天已经不在话下。人们的最大的关切无非是:飞得上去,也要安全地下来。
“我们这款飞行器安装了整机降落伞”,零重力飞机工业公司销售经理代高瑞在介绍ZG-ONE鹊飞飞行器时,特意强调这一点。也就是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操作人员会打开整机降落伞,让飞行器像宇宙飞船返回舱一样,缓慢地降落到地面,保证机上人员的安全。
展示首款飞碟型载人飞行器的深圳智飞品牌总监余鹏也是把安全性作为一个卖点。他说,别出心裁设计的飞碟型外壳,一则实现了螺旋桨全包括,更能保证乘客和围观群众的安全;另外在水面上能够产生3吨以上浮力,紧急情况下可以保证安全迫降。
当然,保证低空飞行安全,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在飞机的设计和生产环节就杜绝隐患。这一点,深圳也走在前面。“深圳已建成全球首个低空三维多物理场耦合引导风洞”,张继高对记者说,这个风洞就是由他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研发的,专为低空飞行器提供极端天气模拟测试,可以模拟17级飓风、城市峡谷风、热岛效应、下击暴流等复杂风场。
张继高说,低空飞行器在对流层飞行,面对的气动环境比喷气式飞机所在的平流层要复杂得多。因此,风洞测试对低空飞行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现有的这个风洞基本上还只能为低空无人机提供测试。“年底,将要在深圳龙华开建一个大风洞”,张继高说,建成之后,深圳就可以为低空载人飞行器进行风洞测试,让它们在投入市场之前就经受各种极端、复杂天气条件的考验。届时,低空飞行的安全性无疑又会获得更加可靠的保证。
要低空观光,更要防低空偷窥
“我能飞上低空看风景,会不会有人也利用低空飞行来偷窥和骚扰我?”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担忧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心头。在高交会展馆里,除了无人机、低空载人飞行器等物件之外,还有大量低空雷达、低空反无人机系统等也十分引人注目。“防空”,再也不仅仅是战争电影里的场景,渐渐成为寻常人生活的一部分。
这里面,有的属于“简单粗暴”型。和普威视带来的“天穹镭卫”激光反无系统,可以在2至10秒之内,用激光将500米至5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实施硬焚毁。也有用“软刀子”的。如理工全盛公司带来参展的察打诱一体化无人机防御设备,看上去就像一个“金钟罩”,毫无棱角。但是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设备在侦测到侵入管制区或私人区域的无人机之后,会利用无线电压制,入侵无人机的导航系统,使其失去导航信号,随即在系统的记忆效应之下,自动返航。这样就避免了无人机被击落对地面人员和设施造成的危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