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一带一路”大市场!粤企品牌“出海”忙


来源: 南方+   时间:2025-05-05 22:01:17





“目前收获了近2000万人民币订单,主要来自苏丹、 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揭阳市圣路保鞋业有限公司的展位上,销售人员忙得马不停蹄。展位上摆放的世界地图显示,该公司市场已经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其中大多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尽管美国滥施关税为本届广交会蒙上了一层阴霾,但几天下来,不少粤企参展商明显感觉到,广交会人气不降反升,尤其是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采购商更多了。

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上参展企业的感受往往折射出全球外贸形势的最新动向。广交会数据显示,本届参展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达1.7万多家。

以品牌化为“出海”竞争利器,粤企正加紧抢滩“一带一路”大市场。“越是生意难做,越要坚持品牌化发展。”广州奥王达皮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聿表示,“加强品牌培育,坚持研发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来对冲其他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用订单表达对“中国制造”信心

美国挥动关税大棒,广交会上的采购商正用订单书写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不少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采购商更是直言“做生意离不开中国”。

“我从2018年开始就没缺席过广交会,感觉广交会每年都在变得更好,这里就是世界了解‘中国制造’、中国产品质量的最佳窗口。”秘鲁采购商谢尔梅利·塞拉·梅萨已经成为了广交会的忠实粉丝,今年除了在现场看商品之外,她和朋友还打算到附近的工厂看看。

谢尔梅利今年要采购一些新样式的包包回秘鲁。“这些产品在秘鲁非常受欢迎,产品的品质、设计、创意都令人惊艳。我简直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中国制造’,我们还怎么做生意。”

她看中的正是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的产品。三期开展第一天,谢尔梅利和合作伙伴就在这里呆了几个小时,一边看产品质量一边拍视频,寻找最受当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确实感觉今年来自‘一带一路’的客户更多了,虽然一开始采购的体量没有那么大,但是数量多,以后规模应该会继续增长。”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彦荣说。

参展几天下来,东莞市堃鸿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邓翠琼声音已经有些沙哑。作为上届首次参展的新晋企业,堃鸿的展位日均接待客户超百人,与从前侧重欧美客户不同,今年不少咨询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这家扎根东莞石牌镇二十余年的企业,曾是典型的外贸代工企业,主营塑胶玩具、钥匙扣等促销礼品。多年OEM模式积累的制造优势,在近年国际经贸变局中遭遇挑战。“欧盟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市场波动较大。”邓翠琼坦言,正是这种危机意识,促使企业从2022年起将目光投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的开拓成果超出预期。”邓翠琼说,“我们发现该区域买家实力强劲,一些订单利润率比欧美甚至要高出20%-30%。”数据印证了战略调整的正确性,2022年该公司产值突破亿元,其中泰国市场增长尤为显著。

作为本届广交会一二三期的参展商,广州市金圣斯皮具制品有限公司(下称“金圣斯皮具”)每年有几百万只箱包远销海内外。本届广交会,该公司拿出了200款产品参展,其中有100多款是针对本届广交会而特别研发的新品。

“针对广交会,我们今年还推出了几个系列的新产品,其中有一个是GPS定位背包。假如你的背包丢了,可以用手机找到背包位置,还可以通过手机发出蜂鸣警报声音。这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防盗防丢效果。”金圣斯皮具外贸部经理王飞飞介绍,在本届广交会上,目前该公司已接到了价值约450万元的意向订单,比上届广交会增长12%,其中也有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订单。

广交会上收获的满满订单离不开完备产业链的支持。金圣斯皮具所在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是著名的“中国皮具之都”,平均年产约7亿只箱包皮具,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海关所属花都海关政务服务科科长冯洁平介绍,今年一季度,广州皮革制品及箱包出口达32.63亿元,同比增长4.14%。

自主品牌“刷新”市场显示度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新目标市场,但相较传统欧美市场来说,这些地区客商对价格更加敏感,对产品要求也更高,必须要有更独特的卖点才能吸引到他们。”陈彦荣参加多次广交会,对市场变化很敏感。

记者在广交会上采访发现,不少粤企已经从过去OEM、ODM为他人“作嫁衣”逐步转变,在“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力推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为一家专注智能箱包、时尚手袋设计、研发、生产的企业,谷希欧2008年创立的“轩尼小熊Henney Bear”得到不少海外客商的青睐。“我们很早之前就开始走自主品牌创新道路,让全球客户更直观感受品牌的魅力。”陈彦荣说。

谷希欧今年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挎包得到不少客商青睐。“我们的设计师大胆运用传统清明上河图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与时尚的产品做结合。目前这组产品已售和预售数量都是上万只,工厂的排期也是满满的。”陈彦荣介绍说,同时,公司品牌在“出海”的过程中也做了一些本土化的操作,比如用玛雅文明的元素、图腾跟产品做结合,把产品推到南美市场,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所有产品都是自主设计,组建20余人专业团队,每年举办专业的设计赛事,与全国的高校建立合作。”圣路保鞋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家扎根揭阳二十余年的企业,如今年产超过5000万双,正以“品牌+设计”双轮驱动,在“一带一路”市场开辟出发展新航道。

作为一家外贸占比约80%的企业,奥王达在很早之前就知道品牌的重要性。“美国的关税对企业有一定影响,有美国客户取消或者延迟了订单,但美国市场不是我们主要市场,影响总体来说不大。接下来,会多拓展其他方向的市场。”黄聿说。

她介绍,奥王达目前采取的战略是品牌化发展。“我们的AOKING商标已经在全球107个国家完成注册,产品在76个国家销售。通过发展自己的品牌,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通过拓展更多更大的市场,来减缓其他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堃鸿塑胶也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感受到自主品牌越发重要。“去年我们创建了自主品牌,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希望抓住东南亚潮玩市场机遇。” 邓翠琼说。

目前,该公司不仅推出自主IP潮玩,更将AI技术植入传统产品。毛绒玩具搭载的AI模型可实现语音互动,这种“科技萌物”引发采购商浓厚兴趣。“我们要把国内原创设计输出海外,现在东南亚客户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邓翠琼表示。

采写:南方+记者 宾红霞 唐亚冰 刘倩

拍摄:南方+记者 石磊 郑新洽 宾红霞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关税战下,外贸企业的阵痛与突围 关税战下,外贸企业的阵痛与突围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