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在前海,推开人生的另一扇门|南方深读


来源: 南方+   时间:2025-08-26 23:29:43





对创业的香港人来说,“北上”正在从一个可选项,逐渐变成一个必选项。

而前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香港人,梦想的新起点

在这里,有人让香港老字号,带着“一碗面”扎根深圳;

有人挥出棒球棍,为退役运动员“击出”转型新赛道;

有人在退休年纪再“创业”,成为深港科创圈“超级联络人”;

有人用科技打通跨境物流,让全球订单“飞”得更快;

有人把定制礼品做成情感纽带,坦言这边“水大鱼大竞争也大”;

……

晚霞中的深圳前海一景。新华社发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与之紧密相连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也满15周年。

作为深港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前海已吸引近万港企入驻,一系列创业补贴、人才住房、税收优惠等政策叠加出台,推动更多香港青年跨越传统认知界限,踊跃加入“北上”创业的热潮。

在这些“北上”前海的双城故事中,不仅能看到前海这片热土的创新与活力,更能真切感受到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蓬勃心跳。

 老字号的新传人 

“根”在内地

前不久电影《水饺皇后》热映,刘逸轩看到主人公臧健和初来香港在湾仔码头推餐车卖水饺的片段,总会想到自己的爷爷刘永年。

刘永年祖籍中山,上世纪60年代学习厨艺,后移居香港。从一个推木车卖粥品和油器的小摊贩,到在元朗始创品牌,永年士多逐渐发展为香港餐饮老字号,传承至刘逸轩这里已是第三代。

 

“我小时候,爷爷就经常讲家族故事,告诉我们虽然在香港经营,但‘根’在内地,饮水思源、不可忘本。这种‘根’的意识,让我一直梦想将品牌带回内地。”如今已是永年饮食发展(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的刘逸轩说。

刘逸轩还记得,小时候跟家人回中山祭祖,总会经过深圳。但那时他感受更多的还是“相比香港有差距”。改变发生在刘逸轩从澳洲留学归来并参与家族生意后,他因采购、考察供应商或参加展会,频繁往来珠三角。“被‘深圳速度’震撼到,几乎隔几个月就有新地标、新商圈拔地而起,地铁、高铁网络也日趋完善,‘一小时生活圈’具象化了”。

2014年,刘逸轩正式接手永年,用所学的酒店管理知识和西餐标准化理念开启了老字号的品牌化之路。此后10年,他将原本面积仅70余平方米的元朗“夫妻老店”,发展至覆盖铜锣湾、尖沙咀、旺角、沙田、港岛等全港核心区域的知名餐饮连锁店。

随着前海从一片工地变成国际化城市新中心,2024年底,刘逸轩决定在前海梦工场设立内地总部,并为此多次前来考察。“最深刻的感受是:这里不仅仅是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空间,更在努力构建‘港人生活生态圈’,让香港青年办公、社交、生活无缝衔接,让我确信在这里香港老字号可以‘自然生长’。”刘逸轩说。

2024年底,刘逸轩在前海设立内地总部,在店中打造了永年香港文化体验馆和香港青年聚集的“社区客厅”。

得益于前海对港人港企在创业、税收、租金、融资和人才引进上的扶持措施,永年的内地总部在前海梦工场核心位置拿到超800平方米的空间,并创新性地将“办公、培训、展览、研发和小型加工中心”集中一体,极大缩短了管理半径。

“‘永年’寓意历久弥新,永远年轻。过去在香港,爷爷推木车叫卖时,靠的是‘一份面暖一条街’;今天在前海,我想用‘一碗面连接一代人’,让香港味道成为大湾区青年的共同记忆。”刘逸轩说。

入驻前海8个月,永年士多还尝试打破餐饮边界,参与举办了不少港澳青年节庆活动和公益活动,成为前海梦工场的“超级联络站”。比如,在农历新年集聚近百名粤港澳青年共享“家宴”新春活动;举办融合香港非遗盆菜与内地宋锦工艺的慈善拍卖会,并将善款用于资助残疾人就业……

“这也是老字号的新使命。我爷爷常说‘士多不只是生意,更是街坊hea(粤语休闲的意思)’的地方。在前海,我们希望永年士多成为‘文化枢纽’,让湾区青年有个聚脚地。”刘逸轩希望未来能为更多香港青年赋能,成为港澳学生内地实习“第一站”,带动更多港企到前海落地发展。

“未来3年,我们计划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建成10家功能复合的旗舰店。这些店也将设在具备港澳青年社群基础的商圈,均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将成为服务周边城市的区域支点。”刘逸轩已给未来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线。

 转型中的退役运动员 

前海懂港人

两年前,刚代表中国香港队参加完杭州亚运会的赵嗣淦,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将自己十几年来在棒球领域的经验与领悟,转化为一个体育创业项目——这个项目的第二站,就落在深圳前海。

 


(赵嗣淦的“第二赛场”,时长共1分37秒)
作为中国香港职业棒球员,赵嗣淦曾效力于捷克、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职业联赛,也是香港棒球代表队的核心成员。如今,他是“波帕克棒球科技训练馆”的联合创始人。2024年,这家源自香港的室内训练机构,正式进驻前海梦工场。

赵嗣淦6岁开始打棒球,大学时凭借体育特长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于NCAA美国大学体育联盟出赛。毕业后他一度转行,在2016年回归香港棒球代表队。在外籍教练建议下,他又先后签约捷克、德国和澳大利亚职业球队,成为香港唯一转战多国的“海外职业棒球手”。

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看清了中国棒球发展的“断层问题”。“在国外,运动员的培养是有阶梯的,但在国内,很多时候只有‘打职业’和‘完全不打’两个选项,中间没有过渡,没有足够多的比赛,也没有数据支持。”赵嗣淦说。

2020年,他在香港沙田区创办了第一家波帕克训练馆,引入美国职业体系的数据化训练方式——高速摄像、Rapsodo运动数据分析系统……这些设备在香港还很稀奇。“我们不是简单地教孩子挥棒,而是用科学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打、如何提升。”

2023年亚运会结束后,赵嗣淦正式退役。也正是在那时,他意识到:香港市场太小。“中小企业五年没有突破就容易萎缩,我们必须走出去。”

通过香港朋友的引荐,他了解到前海梦工场对港青创业的支持政策。“最关键的是,前海懂港人。从证件办理到政策咨询,他们熟悉港澳的体系,不会让我们感到陌生和被动。”

2023年底,赵嗣淦和香港棒球代表队队长谭浩贤签约入驻前海梦工场二期,拿下近200平方米的场馆空间,打造成深圳第一家具备数据化训练能力的棒球训练馆。

与传统棒球俱乐部不同,波帕克不打球队比赛、不争冠军,而是专注“个人技术提升”,开展一对一教学,引入数据反馈,针对性更强。开班半年,波帕克前海馆已积累近40名学员,年龄从8岁到17岁不等。

赵嗣淦的另一个心愿,是帮助退役运动员转型。“在香港,全职棒球员退役后除了教球,别无他长。”他说,“我希望波帕克成为一个平台,让退役运动员不仅能当教练,还能学习运营、自媒体、品牌管理……”

在前海一年多,赵嗣淦最深的感受是“文化距离在拉近”。赵嗣淦说:“香港人做事和内地人做事方式不同,理解了才能合作。”在他看来,这里不仅是创业的热土,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过渡带”。未来,他还计划借前海的成功经验,让波帕克走进更广阔的内地市场。

“很多运动员退役后,除了教球似乎找不到其他出路。我想搭建一个系统,帮助运动员转型、推动整个行业建立清晰的阶梯。”赵嗣淦说,前海在他的创业路上扮演了文化差异的“关键跳板”,这里针对港人的优惠政策,让“北上”创业变得容易许多。

 梦工场首个港籍总经理 

深圳科创快速崛起

如果不是强烈的使命感,莫伟轩不会在该退休的年纪,毅然来到前海“二次创业”。

 


(莫伟轩的“二次创业”,时长共1分53秒)
莫伟轩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当他毕业时,香港年轻人的择业首选还是金融业,这让选择进入科技行业的他显得另类。此后30多年,他创过业、做过风投,还在香港科学园工作了10年,见证了香港科技领域发展的良好起步,亦深刻认识到它的长短板。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出现了第一批私有化电讯企业,莫伟轩觉得这个行业有潜力,毕业后即投身科技行业。1995年,他在香港创业,几乎每周都会经深圳去广州。

2000年起,莫伟轩敏锐感知到深圳制造业的变化,“出现许多高增值、高增长企业,传统制造业在向高端制造升级”。而此时,他开始在香港从事风投国际贸易,投资的行业聚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2013年,莫伟轩带着投资经验进入香港科学园,并在这里了解到如何为科创园区搭建生态系统。

“在一个完善的创新系统里,要有初创小企业、加速企业、中型企业和龙头企业,对于生态圈很重要。我们用了10多年,把物理空间园区从以服务为主变成以生态系统为主。”莫伟轩说,这一过程中,他更深刻地认识到香港科技产业发展的痛点。

“金融与房地产业占经济主导地位,高房价推高企业租金成本,产业结构和成本制约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缺失、科技人才存在断层与流失。与之相对的是,深圳在科创领域则快速崛起。”莫伟轩说。

2021年10月6日,香港首次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的构想。彼时,香港已开始在落马洲建设新的香港科学园,莫伟轩也被作为先头部队来到河套,助力科学园深圳分园设立和河套一区两园协同发展。

“香港未来的产业布局将呈现‘北科创、南金融’格局,我在河套待了3年,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前海也是深港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来这边可以更好地帮助香港科技发展,促进深港融合。”莫伟轩说。

2024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以下简称“前海梦工场”)面向全球公开选聘港籍高管团队,并面向港青港企推出“1元入驻孵化、5亿组建基金、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的“1510”升级发展模式,莫伟轩坚定选择了前海,成为了梦工场运营公司首个港籍总经理。

转眼间,莫伟轩即将迎来在前海梦工场履职周年。在这里,他以往积累的丰富经历都得以充分释放,并带出了一个可满足从产业园区向国际化创新平台转型的职业化团队。

 跨境物流的“科技新秀” 

看中前海的勃勃生机

带着团队“北上”前海,建立公司“第二总部”,对香港青年林焕枝来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决定。他看中的不仅是前海的地理优势,更是这片热土上的勃勃生机。

(林焕枝的“星际航道”,时长共1分40秒)

林焕枝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拥有超过15年的跨境供应链经验。

“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用技术去解决跨境电商物流中最棘手的问题。”林焕枝这样定义他的事业——Spaceship小飞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paceship”)。这是一个专注于为全球电商独立站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物流解决方案的SaaS平台,目前已成功连接全球8000多家电商、数百家物流服务商与海外仓,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十分了解跨境电商,尤其是独立站的痛点。”林焕枝所说的“独立站”,是指企业或个人自主搭建的电商网站。相比依托于亚马逊、eBay等大型平台的电商卖家,“独立站”商家需自主处理建站、支付、物流等全链路环节,尤其是跨境物流,涉及多国清关、税制、配送标准等复杂流程,成为很多品牌出海的瓶颈。

“我们通过技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打造一个物流生态圈。”林焕枝说,在这个“生态圈”里,有智能算法可优化清关、税务及运输流程,实现订单全链路自动化处理,可实现地址验证、AI智能配箱、送达时间预测、退货管理、保险与金融服务,以及开放式API生态,帮助客户实现从下单到送达的无缝衔接。

“第一次踏入前海梦工场,就被这里创业者的拼劲打动。”林焕枝说,前海仿佛硅谷,不同的科技公司汇聚于此,形成了一个优秀的生态圈。随着生态圈不断扩大,许多国内优秀企业慕名而来,对香港公司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Spaceship的团队是一支典型的“深港融合”队伍。目前公司60余名员工中,既有来自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的团队,也有进驻前海后新招募的技术人才。

在前海落地后,Spaceship快速受益于当地产业生态和政策扶持,即便在中美关税波动期间,公司的订单量仍保持每月20%—30%的增长。截至目前,公司也已获得4300万元融资。今年,公司在进军美国市场的同时,加快澳洲与欧洲市场的布局,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香港教我们遵守规则,前海教我们勇于突破。”林焕枝认为,前海鼓励尝试、包容试错,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正是这种开放氛围,让初创企业能更快地找到突破口。

 深港文创“破壁者” 

这边水大鱼大竞争大

当定制礼品的快递从深圳工厂流向香港写字楼,这一个个小物件正成为深港青年共同的情感纽带。

5年前,香港青年尤金港带着他的定制礼品梦想跨过深圳湾,在前海开启了事业新版图——创立港顺(深圳)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今,他拿下了顺丰总部、美心旗下ShakeShack、元気寿司等重量级客户,内地年营收接近1000万元,占整个公司总营收10%—15%。增长曲线也日渐明显。

 

(尤金港的“定制人生”,时长共1分59秒)

1993年,9岁的尤金港从福建移居香港,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他辗转多个岗位,在销售中发现了一个黄金法则:创意与设计能为产品带来惊人溢价。这一洞察成为他日后创业的基石。

2015年,尤金港在香港创立Kings品牌,从设计、生产到交货一条龙,为企业定制化礼品。彼时,香港的定制市场竞争激烈,“却没有一家绝对龙头”。

他避开低价红海,专注“环保材质+高端设计”的精品路线。“别人贴个LOGO就交货,我们却像做乐高一样研究产品结构。”凭借严苛的质量管控团队和全流程品控,公司稳步拿下迪士尼、美心和顺丰在香港的订单,年营收突破8000万港元,晋身香港行业的领跑者之一。

回顾当时的创业之路,尤金港称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公司年营收已达2000万港元,资金链却骤然紧绷——客户回款周期漫长,工厂货款却需及时支付。困境中,一份来自内地的天使投资解了燃眉之急。同年,尤金港参加前海创新创业大赛夺得香港区第三名,顺势进驻前海梦工场。

谈及大湾区的馈赠,他如数家珍:银行的“港企贷”缓解了跨境资金周转压力;前海推出“1元孵化”政策,200多平方米办公空间,仅需每月每平方米1元服务费,大幅省下场地成本;配套的人才公寓则为跨境香港员工解决了安居之忧……

“香港有国际级IP资源和设计人才,深圳有强大供应链和转化能力。”他说,公司签下迪士尼两年授权后,依托深圳完善的产业链,实现从创意到量产的无缝落地。

如今,香港迪士尼订单持续增加,联名产品已成为业务增量的主要拉动力。

“在前海,我们前端能对接大客户,后端直连深圳的工厂。这种完整的产业链赋能,正是年轻创业者最需要的。”尤金港说,“我一直鼓励香港的朋友,不仅要了解大湾区的发展势头,更要亲身来体验,才能真正把握这里的机遇。”

“祖国真是好疼爱我们港澳青年,前海更是为港人港企提供从注册到招聘的一站式服务。但内地是‘水大鱼大竞争大’,我们必须一步一脚印扎实走好。”尤金港说。

采写:南方+记者 张玮 蔡敏玲

统筹:张玮 何雪峰

拍摄/剪辑:谢昊燃 吕诗俊 黄靖逵

海报:喻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香港人在前海,推开人生的另一扇门|南方深读 香港人在前海,推开人生的另一扇门|南方深读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