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6日电 (记者 贺劭清)在“05后”中国选手商竣程在成都刷新中国男网最年轻巡回赛夺冠纪录的一年后,从资格赛打起的智利球员塔比洛上演“黑马逆袭”,成为首位站上成都公开赛—ATP250(简称“成都网球公开赛”)最高领奖台的南美洲选手……
从2016年首次落户成都至今,成都网球公开赛已在这座“乒网羽之城”走过十个年头。这项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最重磅的巡回赛赛事,照见了一个又一个网球之梦走进现实,也见证了网球运动如何深入这座城市肌理,重塑城市名片。
网球助力,世界赛事名城再进阶
2016年,成都网球公开赛正式落户天府之国,这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职业网球赛事。
上海、北京、深圳之后,第四座拥有ATP世界巡回赛的中国内地城市为什么是成都?
答案或许要从100年前说起。早在1916年,成都便在华西坝修建了当地第一片网球场,网球运动就此扎根。
1984年,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成为站上奥运赛场网球项目的第一位中国人李德鹏便来自成都。
2006年温网女双决赛中,成都妹子晏紫、郑洁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对全满贯女双冠军,拉开中国网球“黄金一代”序幕。
成都在中国网球发展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成都网球公开赛的落户,则让这份跨越百年的网球基因,真正开启了“以赛兴城、以球惠民”的新征程,助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进阶。
成都网球公开赛落户后,赛事举办地四川国际网球中心多次升级改造。连续多年举办高水平网球比赛,不仅让本土球迷“家门口看大赛”的梦想成真,吸引全球网球球迷追赛而来,也让本土办赛能力持续提高。
在刚刚过去的成都世运会,成都文旅集团赛事公司以精准高效的运营能力护航票务生命线,用周密的服务体系保障赛事全程顺畅,更通过多个特色文化体验活动,让世界看到了成都的赛事服务水准。
这份专业能力在网球赛场同样闪耀——接手成都网球公开赛运营仅第二年,成都文旅集团赛事公司便让四川网球国际中心成为全球网坛瞩目的焦点。从赛事场馆的适配性调整,到全球选手的行程保障;从裁判团队的专业对接,到观赛流程的优化升级,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成都标准”的严谨。
正如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所肯定的,成都卓越的办赛能力为赛事落地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赛事流量变留量,十万人次点燃消费热
“成都的网球氛围一年比一年好,这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网球回忆。”巴黎奥运会季军、意大利球员穆塞蒂已连续三年来蓉参赛。他坦言,每一年来到成都,不仅能感受到成都办赛能力不断提升,还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网球的热爱在逐渐升温。
据了解,成都网球公开赛门票刚刚开售,便一票难求。在整个成都网球公开赛比赛期间,票房收入同比增长32.4%,现场观赛人流量2.3万人,各平台网络观看破亿次,领跑同类巡回赛。
赛场外的“网个朋友一拍集合”ACE嘉年华,汇聚30家优质商户,涵盖非遗、文创、美食等展示体验。赛事9天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现场参与,成为激活线下消费的重要引擎。
2025年成都网球公开赛积极响应“跟着赛事去旅行”倡议行动以及2025年成都“蓉票有礼”票根优惠活动,联合携程推出了观赛、旅行、交通、住宿一条龙服务。
“看完比赛,凭门票还能享受景点折扣,这种体验太棒了!”来自重庆的球迷张红表示,他原本计划只看一天比赛,最终却在成都停留了三天。2025年成都网球公开赛刚刚结束,他已对明年赛事充满期待。
成都网球公开赛的票根,有效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消费增量。与此同时,赛事官方文创商品也持续创新,新开发球员同款毛巾、熊猫主题挂件等特色产品,融合成都文化元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2%,显示出强劲的品牌溢价与市场认可度。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人能拒绝大熊猫与网球的结合。”购买多个成都网球公开赛熊猫周边后,来自美国的网球爱好者莉莉丝说,她在社交平台晒出成都网球公开赛周边后,收到大量留言。此番特意来二次购买,寄给亲朋,邀请大家共享这美好的“成都网球回忆”。
十年耕耘,网球如何改变一座城
除了赛事,成都网球公开赛还举办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球员们学做川菜、游太古里,参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多位外国运动员自发成为成都“推荐官”,在各大社交平台分享他们在成都的体验。
“成都不仅赛事组织专业,城市魅力更是独一无二。”一位ATP官员评价道,全世界的球员们带着对比赛的期待来到成都,也带着对这座城市的不舍离开。
成都网球公开赛的十年,让成都从中国西部网球重镇,成为世界通过网球看中国的“窗口”。曾经提及中国网球,首先想到北京、上海。而成都网球公开赛落地以来,累计吸引近百名世界排名前一百的选手参赛。
周意战胜世界排名34位的前英国“一哥”诺里、商竣程刷新中国男网纪录等经典时刻,让成都网球公开赛多次成为媒体报道焦点。成都网球公开赛不仅被媒体誉为“成都‘城市推介官’”,今年该赛事还被美国、英国、葡萄牙、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迪拜、泰国、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争相报道。
“赛事既是世界各国网球好手竞技的舞台,也是文明交融互鉴的桥梁。”白喜林强调,通过赛事,国外球员、技术官员及媒体能直观感受四川改革发展成果与市民精神面貌,这不仅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成就的重要窗口。
白喜林透露,网管中心正加大网球在西部的布局力度,计划将成都定位为“未来中国网球发展新高地”。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合作,推动更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赛事落地成都,同时依托当地文化与体育资源,挖掘和培养更多优秀网球人才。“借助天府之国的综合实力,我们希望成都成为中国网球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全国网球发展提供‘西部样板’。”
从1916年华西坝的第一片网球场,到如今遍布全城的运动空间;从李德鹏站上奥运赛场,到商竣程在成都刷新纪录;从晏紫、郑洁的大满贯荣光,到无数青少年握起球拍的新梦想……
成都网球公开赛的十年,不仅是一场赛事的成长史,更是一座城市用网球重塑自身名片的蜕变史。它让历史积淀与现实发展相连,让专业赛事与全民参与相融,让城市特色与国际视野相通,最终让“网球”成为成都最鲜活、最温暖的城市符号之一。(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